“竢實揚華獎章”被視為西南交通大學學生個人的最高榮譽。11月24日,在“竢實揚華獎章”評選答辯會結束后,網上就流傳出該校建筑與設計學院2013級城鄉(xiāng)規(guī)劃班學生的實名舉報信,信中稱:該班學生、“竢實揚華獎章”候選人李某,利用制度漏洞,借淘寶便利發(fā)表論文、獲取專利,并在舉報信中列數李某“學風不正、評獎不信”等多項問題。
西南交通大學經調查后,決定取消李姓同學本次“竢實揚華獎章”評選資格,并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上回應:學校始終反對任何形式的學術造假行為,也要給犯錯的年輕人一個糾正錯誤、改過自新的機會。
與許多被媒體曝光的學術不端事件不同,這次的當事人是本科生,并非學校教師或研究生。之前媒體對本科生學術不端行為的缺乏關注,并不意味著本科生就不存在學術不端行為。由于監(jiān)督缺失、管理松散,本科生學術不端行為可能比媒體所曝光的嚴重得多。由于近年來很多高校嘗試讓本科生接觸科研,并把科研成果納入對本科生的考評體系,所以本科生也能通過學術不端獲益。
值得反思的是,多數受媒體關注的學術不端案例,都是通過第三方舉報的方式大白于天下的。西南交通大學的這起案例也是如此。同班同學集體舉報,聯合簽名,雖然校方沒有對當事人李某給予最嚴厲的處罰,但是生活在被集體舉報的陰影下,李某剩下來的學習恐怕難言舒坦。他將因為自己的學術不端行為付出比接受學校懲處更大的代價。
不過,舉報行為本身帶有強烈的不確定性。據報道,李某的一篇論文對比涉嫌抄襲論文的重復率達90%以上,甚至利用PS技術更改績點信息截圖以獲取成績,這樣的惡劣行為,大概引發(fā)了同班同學的極大憤慨,所以才有了集體舉報。作為監(jiān)督者,同學其實并不是最恰當的身份,同學之間的復雜利益與情感關系,也讓實名舉報不止于舉報——它也意味著同學關系的決裂、集體對問題個體的徹底排斥。
換言之,在相當多的情況下,這種同學集體舉報的現象壓根兒不會發(fā)生。一是因為同班同學可能對問題能忍則忍,只要不觸犯自己的利益,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;二是因為同學之間有學業(yè)的競爭關系,也有學習生活上的伙伴關系,但并沒有天然互相監(jiān)督的關系。在學校里,相信很多學生或多或少掌握同學甚至好朋友的“劣跡”,但是這些“劣跡”往往不會被校方得知,原因也正在于此。
對本科生的考評,在一些學校的實際操作中,常采取學長甚至同學擔任助手的方式。比如,由研究生助理閱卷評分,由班干部代填成績,等等。一些學生可能被“黑”,分數給登記低了而渾然不知,一些學生也有可能憑借職權給自己加分,因為其他人找不到學業(yè)暗箱里的舉報證據。
腐敗與不公正均起于毫末,學術不端同樣如此。對本科生課業(yè)與科研成果的監(jiān)督,是當前學術監(jiān)督的薄弱點。由于本科生人數眾多,對其科研評價缺乏制度化、嚴格化,導致一些本科生鉆空子、撈名譽、賺資本。雖然本科生不以科研為主業(yè),卻是科研的后備軍,本科期間的成績決定了一個人有沒有好的科研基礎,能不能進入好的學校、科研機構深造。由此可見,對本科生的學術誠信監(jiān)督不是小事,更不能高舉輕放。
與其坐等舉報,不如主動出擊。學校應加強制度設計,將學術監(jiān)督工作下沉到本科階段。讓所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公平,營造風清氣正的學術環(huán)境,不讓壞環(huán)境扭曲人的價值觀與情感關系,符合人們對大學教育的基本期待。
王鐘的 來源:中國青年報。 2016年11月30日 02 版)
中國-博士人才網發(fā)布
聲明提示: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”的文/圖等稿件,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(yè)探討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,文章內容僅供參考。